业务咨询:13809042500
销售座机:025-85581709
地址:南京市栖霞区科创路1号金港科创园综合楼11楼
标准化操作流程(基于2025年国际TCD共识)
1.受检者准备与设备调试
体位要求:仰卧位(常规路径)或坐位(特殊功能试验),头部用软垫固定避免晃动。
声窗识别:标记颞窗(眼眶与耳屏前上方)、枕窗(枕骨大孔区)、眼窗(闭合眼睑处)及下颌窗(颈内动脉虹吸段探测)。
设备参数预设:选择2MHz脉冲波探头,设置深度范围45-65mm(MCA检测),取样容积10-15mm,增益调整至背景噪声刚消失。
2.血管定位与信号捕获
颞窗路径(主要探测大脑中动脉MCA、大脑前动脉ACA、大脑后动脉PCA):
探头垂直于颧弓,轻微调整角度(前倾15°-30°)捕捉双向血流信号(MCA主干特征)。
深度逐级递增法:从50mm开始,每2mm步进追踪血流方向逆转点(ACA与MCA分界)。
枕窗路径(基底动脉BA、椎动脉VA):
探头置于颈后中线,方向指向前额,深度70-100mm,通过血流背离探头方向确认BA。
栓子检测模式:启用双通道多深度监测,设置阈值>7dB短时高强度信号(HITS)。
3.功能试验
压迫试验:手动压迫颈总动脉(CCA)观察MCA血流速度变化,评估侧支开放状态。
屏气试验:要求患者屏气30秒,计算血管舒张储备能力(BHI≥0.69为正常)。
二氧化碳反应性检测:通过面罩调节吸入气CO₂浓度,绘制血流速度-PCO₂响应曲线。
质量控制与安全规范
1.生物安全控制:眼窗检测时输出功率≤17mW/cm²(ISPTA),检测时间<5分钟/次。
2.数据标准化记录:
存储原始频谱(至少3个完整心动周期)
标注血流速度峰值(PSV)、均值(MFV)、PI及RI值
3.设备校准:每年进行仿体测试,确保流速测量误差<5%,深度分辨率≤2m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