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强心血管病防控专家呼吁推广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

2017-9-28 | 阅读:959

  根据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》显示,我国现有约2.9亿心血管病患者,心血管病仍是我国居民首要死因。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控要实现系统管理,一旦发现早期血管病变就要进行康复干预。在9月23日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心脏和血管疾病康复医学会议上,专家表示,要推广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系统管理,南京TCD仪厂家澳思泰也赞成帮助国人“管好”心脑血管疾病,防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。


  据悉,大会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、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心脏和血管疾病康复中心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、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组委会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主办,北大医疗康复医院承办。


  维护健康需建立“血管树”概念


  如果把动脉看作人体内的一株大树,各个器官就是树上结出的果实,流动的血液不停为脏器供应营养,一旦发生血管疾病,就会累及全身。要把血管健康当作一个整体,确立“血管树”的概念。


 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,专家建议采取“预防-治疗-康复”三位一体的诊疗策略,其中坚持血管健康综合评估模式是核心。对于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有家族史的人群,早期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无创血管评估检测,建立个人血管健康档案,并定期监测,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征兆,早期采取措施,预防乃至逆转亚临床及临床血管病变。对于已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,在常规采用药物、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同时,还要定期评估血管健康状况。虽然心脑血管患者的血管结构发生了病变,但只要维护好血管功能,他们依然能够正常回归社会。


  此外,针对罹患不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,如稳定性/不稳定性心绞痛、急性心肌梗塞、支架术后、搭桥术后、心力衰竭、起搏器植入术后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以及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患者,医生应践行以“血管功能”为核心的康复计划,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病情,制定相应的康复指导细则,并评估康复效果,通过从预防到治疗,再到后期康复,为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。


  运动康复有助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


  很多人认为冠心病的康复就是运动治疗,这种理解并不准确。康复处方是心理-生物-社会综合医疗保健,实现综合性的心血管病管理。许多循证医学证据已经表明,心脏康复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达7%-38%,多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从中获益。


  作为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,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有何益处?对此,专家表示,运动康复能纠正血脂、血压、血糖、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,降低二次事件、再次心梗的发生风险等。对患者的严密观察和正确评估是保障运动康复安全性的前提。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危险分层,在治疗中做到“心中有数”,对不同危险分级的病人开展不同的监护和指导。此外,还要综合运用药物、心理、营养等治疗方式,通过长期随访和追踪,及时调整患者的康复处方,帮助患者实现心脏康复的目标。


猜你还喜欢

13809042500 澳思泰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