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天气转凉,出门都有点“冻手冻脚”的,很多人坚持的晨跑却因为天冷而暂停了下来,今天南京骨密度仪厂家澳思泰提醒大家,天冷不坚持运动要当心骨质疏松悄悄到访!据了解,骨量减少、骨质疏松等问题,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,因此医学上称其为“寂静的流行病”。冬季漫长,日照时间相对较短,加上人们外出、运动相对减少,因此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,造成骨质疏松。究竟怎么做能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呢?
两大“信号”提示骨质疏松在靠近
很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,其实对中老年人来说,骨质疏松其实是一种“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”,也就是说与全身的代谢退化有关。比如老年人肾功能衰退明显时,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,人体对钙的利用率就下降,出现骨量减少。女性从更年期开始,卵巢功能衰退,雌激素骤然减少,也会加速骨量丢失,因此骨质疏松更“偏爱”绝经后的女性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往往有两个不易被发觉的“信号”,第一是全身骨痛,尤其是腰背酸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。第二是驼背、变矮。如果身高下降3厘米以上,且驼背明显,多半有骨质疏松症的可能。
防病“药方”不能光补钙还需运动
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,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为了维持骨骼健康,延缓骨量流失,人体需要每日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。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-1000毫克,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、豆制品、芝麻酱、海带、虾米等,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、蛋类、动物肝脏等。
除了合理的饮食,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,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,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,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。尤其是绝经后女性,出门减少遮阳伞的使用率。同时建议,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,尽早发现问题,降低骨折发病率。
年轻时多“存储”骨量更有助防病
骨质疏松的预防,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专项。许多中年人,甚至青年人,已经出现骨量减少。有研究表明,婴儿期母乳的喂养,成年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减低。少年期适当的体育活动,对于提高“峰值骨量”也有明确的促进作用。峰值骨量,是人一生中骨质含量最高值。一般出现在35岁到40岁左右。因此,提倡年轻人重视骨骼健康,通过健康饮食,积极运动,增加日照多种途径积累骨量,提高自身峰值骨量。